马云的三次创业经历

4月1日,阿里巴巴公布2018年纳税数据。去年阿里与蚂蚁金服总计向国家纳税516亿,平均每天纳税超1.4亿人民币。

消息一出,许多网友纷纷化身“柠檬精”,表示“我也想每天为国家纳税1.4亿,可是实力不允许啊”!

当然,马老师也不是一口就吃成了胖子,在阿里巴巴之前马老师也有过三次创业经历。现如今马老师的高度是普通人难望其项背的,反而那三段创业经历倒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三次创业经历造就今日的马云


1

马老师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海博翻译社”,那时他还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

由于马云在大学期间就是著名的“活跃分子”,因此马云在去教书前,杭州师范大学的副校长黄书梦和马云订立了一个“5年之约”,到了电子工业学院5年内不得辞职出来。

凭借这大学教师的身份以及西湖旁的那个英语角,马云慢慢在杭州翻译界小有名气。当时杭州做外贸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因此许多老板找到马云做翻译,就这样马云在教学之余也干起了兼职。

也正是这种兼职让马云发现了商机,因为当时杭州还并没有成熟的翻译公司,就这样在1992年,马云拉着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看到没有,即使“神如马云”在开始创业时也没想改变世界,就是想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而已。

这三次创业经历造就今日的马云

如今你进入海博翻译社的官网,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张照片

翻译社成立之初并不顺利,几乎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为了扩大收入来源,马云常常扛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进货,回到杭州后在翻译社和街头售卖,以这个收入来补贴翻译社的运营。

2

可这时,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出现了,马云每月卖礼品的收入可以达到三四千元,可翻译社每月就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因此有同事建议干脆转型做一家礼品公司好了。

面对眼前的诱惑,马云的坚定和执着就体现出来了。他认为应该坚持把翻译社做下去,因为他们创立翻译社的初衷是要满足市场需求,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这个使命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只要熬过去,光明总会到来。

这三次创业经历造就今日的马云


这和当年王石坚持万科不炒地皮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成大事的人都是目标明确,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抵制住路途中的诱惑。

1995年,在马云的坚持下,亏损了3年的海博翻译社开始盈利,这时马云的“5年之约”已满,于是向学校提出辞职。

辞职后的马云全职经营了翻译社一段时间,海博翻译社的生意走向正轨之后,马云就放手让其他同事打理,自己去寻找新的创业机会。毕竟一家翻译社无法撑起他的野心。

在经营海博翻译社的过程中,还有一件小事对马云的认知影响深远。有一段时间,翻译社的人不断发现每天的营业额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直到3个月后他们才发现,这是因为公司做出纳的那个女孩每天都会从公司的收入中拿走一两百元。

这让马云深深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再小的公司也需要管理,需要体系。无独有偶,当年刘强东开餐馆就被餐馆里的大厨、采购和收银联手阴了一把,最后亏了20多万餐馆也垮了,从那时候起刘强东也真正认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

3

马云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业开始真正触电互联网。1995年,替杭州政府去要债的马云在美国接触到了互联网。直觉告诉他这个新生事物在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

回国之后,马云开始操刀互联网项目,1995年5月9日,马云创立的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诞生。

这三次创业经历造就今日的马云


因为当时国内的人对互联网知之甚少,马云的这次互联网创业险些沦为“行业先烈”,当时把他当成骗子的人也不在少数。

几经周折之后,马云选择了同杭州电信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杭州电信占70%,马云占股30%。合作没多久双方就发生了分歧,马云因为占股低,基本没有话语权。

于是马云选择了离开。同时也正是这次创业经历让他对资本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只能让资本为创业服务,永远不能让资本控制一家公司。正是这个认识,为马云以后驾驭阿里巴巴这个资本的庞然大物打下了基础。

1997年12月马云应外经贸部的邀请,担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信息部的总经理。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做成了几个项目之后,再次陷入郁闷,这个郁闷同样是因为话语权。

这三次创业经历造就今日的马云


虽然马云是信息部的总经理,可归根结底他还是个编外人员,俗称“临时工”,因此在涉及一些利益的决定上,马云并不具备发言权。

当时马云的想法是电子商务网站应该是开放的,服务于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但是外经贸部的领导认为网站应该服务于大型国企,应该是一个内部的封闭系统。

矛盾由此不可调和,1998年底,马云辞去外经贸部的职务,带着自己的团队返回杭州,开始第四次创业。

1999年1月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创立阿里巴巴,同年蔡崇信加入,在他的帮助下阿里巴巴开始正规化,并由此开启了腾飞之路。

4

在阿里内部,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98年,时任浙江省委秘书长的王国平陪同当时浙江的省委书记视察阿里。当时省委书记问马云:“你希望将来这个公司做到多大”?

马云答道“我希望它会是一家市值五亿到五十亿美元的公司。 ”

当时的阿里基本就是一个空架子,后来让阿里出名的“中供”也是两年后的事,淘宝神马的更是连影儿都没有。

王国平没想到马云这么敢说,赶紧出来打圆场:“张书记,小马可能说的是他要把公司做成五亿到五十亿人民币的公司。”

这时马云犹豫了一下,但是纠正了王国平,“不是人民币,我说的是五亿到五十亿美元的公司。”

这就是马云,也许在当时的人看来,这个长得有点像拿破仑的人实在太能吹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看到了他曾经吹过的牛正在一一变成现实。

这三次创业经历造就今日的马云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总有一些神人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如果你知道要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以原创、转载、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21-51697771-8029,邮箱:mj@cndns.com ,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我们。

热门TAG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