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也能拯救地球35亿人?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有多少程序员朋友已经离开家乡在返回北上广深等工作所在城市的路上?有多少程序员已经开工大吉开始了新一年的代码征程?回首这一个春节,8 部电影在大年初一齐上线,《流浪地球》在前期预售票房远不如《疯狂的外星人》的前提下,以虹吸效应成为票房黑马。并且,我们不仅仰望起了太空,更从中看到了一位年轻的程序员和一位中年网络运维工程师通过修改硬件,破解推进器系统而拯救了已经被”人工智能“放弃的地球及已经绝望的 35 亿地球人。

程序员怎么用“撞针”拯救 35 亿地球人?



在《佩奇扑街、外星人疯狂!Python 告诉你大年初一应该看哪部电影》一文中,笔者与所有朋友分享了应该春节阖家欢乐之时可以带着家人去看哪部电影。随后,笔者也在大年初一与家人一起先看了《疯狂的外星人》,作为一部春节档的喜剧,有沈腾和黄渤这样的组合,在笔者的眼中,它已经满足了所有喜剧的要求,在黄渤与沈腾从”耍“到”耍“外星人,满场笑声不断。但是它缺少深度,看完过后,很难让我们去思考什么。

与之相反的是,在前文票房数据表现得并不是特别好的《流浪地球》,却好评如潮,制霸朋友圈。”中国科幻元年“是否由它来代表?笔者带着疑问,再次走进了电影院……

程序员怎么用“撞针”拯救 35 亿地球人?


可以看到,《流浪地球》已经远远甩开《疯狂的外星人》

Python 分析《流浪地球》,为什么绝杀了《疯狂的外星人》?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一个疑问,那就是,风评不错的《流浪地球》,在票房数据中的表现并没有《疯狂的外星人》,经过几天的发酵,我们在来看一下票房数据走势:

程序员怎么用“撞针”拯救 35 亿地球人?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疯狂的外星人》票房数据一直在减少,而《流浪地球》票房势如破竹,一直上涨。

如此好的票房数据,再来看一下猫眼票房评论的数据。使用观众的评论数据生成了词云图,如下:

程序员怎么用“撞针”拯救 35 亿地球人?


可以看到,”好看“出现的词频非常地高。可见,这一部“中国科幻元年”的电影真的很不错。

以上代码实现请参见:《佩奇扑街、外星人疯狂!Python 告诉你大年初一应该看哪部电影》。

即将迎来的后现代 —— 人工智能时代

在《流浪地球》中,我们可以显然看到许多点极强的人工智能之处,譬如,像吴京所饰演的刘培强等各国宇航员可以直接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通过实时翻译系统,完成各种语言的转换。细细听来,能听到宇航员耳麦中翻译的声音。这不正是现在翻译功能的升级吗?

同时,与刘培强中校对答如流的 moss 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以语音输入,通过音箱,智能语音输出,这不正是现在各大厂商所做的智能音箱终极形式吗?

程序员怎么用“撞针”拯救 35 亿地球人?


被刘培强用酒烧掉的 moss(图片来源:movie.douban.com)

从 1950 年,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从此,人工智能进入了人类世界人视野。

1997 年 5 月 11 日,IBM 的计算机系统“深蓝”,在正常时限的比赛中首次击败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人棋手,开创了正式比赛中机器战胜人类象棋冠军的先河。

2016 年, DeepMind AlphaGo 走进了人类的视野。围棋中大战九段高手李世石,以碾压的姿态完胜。

2017 年,DeepMind AlphaGo Zero 制霸围棋界,3:0 战胜围棋界第一人柯洁。

到今年 1 月下旬,Google 最新 AI 程序 AlphaStar 以总成绩 10-1 战胜了两位来自欧洲的职业选手 TLO 和 MANA。

经过快 70 年的发展,大起大落好几次,这一次,又迎来了发展高峰,不知道这一次,是否会像以前一样,快速回冷?

未来以来,最近两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已经深入人心。各个领域,都有了人工智能的身影。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大量电子化数据的产生,人工智能变得愈发平常,人工智能逐渐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而如前面所提到的实时翻译、智能语音交互等功能,当今社会已经存在相应的产品,虽还没有达到电影中的效果,但仍在努力完善中,或许,并不需要电影中那么时间,未来几年,便可实现,知一国语言,行遍全球各地。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障

紧接上文,我们来看看翻译。作为一个英语渣的程序员,这是一个每天都在使用的功能。现在的自动翻译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不得不说的是,人工智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翻译说起,自动翻译程序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学术界对人工智能认为,要让计算机完成翻译这种人类才能做的事情,就必须先要让机器理解自然语言,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计算机有类似我们人类这样的智能。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并不能实现。

在第二个阶段,当第一个阶段走到尽头,另外一种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采用了基于统计的方法。使用概率的形式,算出一个可行的结果。

可以看到,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是基于大量数据,进行的统计学方法处理,计算出对应的概率值,然后从中取得最佳结果。数据为王的时代,人工智能得以快速的发展。

我们将视线从专业的视角,切换回电影中。在木星引力的影响下,地球推进器大面积罢工,导致地球被木星捕获。在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虽然修复了部分推进器,但是地球还是无法得到足够的推力,远离木星而去。经过 moss 的推理和运算,所有的方式都无法逃离木星。所以联合国放弃了地球,让 moss 操控领航者执行了新的计划。

电影中,虽然是科幻片,依然可以看到,人工智能靠的是大数据。所有的决策都是通过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能预见的将来,人工智能逃不出统计学的范畴。

电影中,程序员破解了推进器系统,将多个发动机的能量集中到一个推进器中,希望通过喷出的等离子束能够点燃木星中的氢气。虽然经过了众多的努力,但是已经没有完成点燃氢气的目标。这一切的结果都与 moss 预测的结果一致。

而在此时,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最核心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人工智能相信数据,而人相信奇迹、希望,并且人懂得牺牲。最终,刘培强中校以牺牲了自己和领航卫星,点燃了木星,最终拯救了地球。

就现在来看,机器通过统计数据,是不会有情感的,是不是有一种人工智障的感觉?

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在电影进入尾声时,我们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剧情 —— 年轻的工程师李一一将修改过后的代码同步给推进器系统,其他人通过运输车,将火石放进去,并且有着一个小队的人推动着巨大的撞针,但是启动代码一直卡在了 99% 处,并不能正常地将推动器点燃。为了让修改过后的程序运行起来,在满是灰尘的接线室,已到中年的运维工程师拿出放着烟和一张写着“记得穿秋裤”的字条的盒子,抽了根烟,费尽心力,修改链路,最终帮助李一一完成系统的破解,拿到权限,启动推动器。

除此之外,还有颇值得关注的一点,那便是,领航空间站进入休眠模式,刘培强中校从休眠模式强制出来,发现领航空间站飞离木星,他以为 moss 判逃,同时,moss 直接射杀了与刘培强一起的航天员。

从这两方面,我们看到了两个安全层面的问题,前者与软硬件安全直接相关,尤其是物联网时代来临,众多智能硬件已经深入生活。在电影中,通过破解系统,虽然拯救了整个人类,但还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安全问题相对严峻。如果简单操作就能破解控制系统,推进器系统是不是早已经被破解了?而于所有程序员而言,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会生产出海量代码,每一行代码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问题,在破解系统中,诸如硬件都有可能被利用,更何况你写的代码呢?

而智能的 moss,则关系到我们一直所关注的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在知乎上有一句讨论让笔者印象颇为深刻,那便是”moss 会不会有一天喊出‘碳基生物宁有种乎’和‘吾可取而代之’呢?“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从各式智能音箱到智能家居、推荐等莫不如是。未来,当一种高级的人造“生物”诞生,如果人工智能的智慧超过了人类,他们是否消灭掉我们这个“低级”物种呢?

结语

在《流浪地球》中,使用推进器喷射的等离子柱点燃木星的氢气这一想法,以色列科学家早已经想到了,但是并没有去尝试。当苏拉维希发动机试图点燃木星时,另外两座发动机也燃起了 5000 公里高的火焰。历史,从来都不是个人奋斗,成功必然需要加上一点运气。

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以原创、转载、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21-51697771-8029,邮箱:mj@cndns.com ,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我们。

热门TAG

热门视频